中華電信板橋資料中心榮獲2017新北都市設計大賞優質獎
贺!李祖原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与ARUP(奥雅纳) 组成之建筑师团队,获得台湾人寿台北市南港区经贸段15地号土地地上权建筑设计监造权
李先生受邀参与2016/12/18 两岸医养总部开幕交流会
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为了建设大中华大健康,以及推动两岸孝行天下大活动,特别结合了财团法人中华民族发展基金、海峡两岸医疗产业基金、福德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大团体,共同合作成立联合总部,特别选在去(2016)年12月18日黄道吉日,在环球国贸大楼隆重开幕,同时举办两岸医养高峰论坛,签署两岸医疗合作开发案,以及多项人才培训合作计划。
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刊登于建筑师杂志第501期
高雄85大楼于首届中国高层建筑奖中获得”中国高层建筑成就奖”
李祖原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之台北101,荣获2016年度CTBUH(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)颁发的最佳效能奖!
李祖原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与原大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规划之「远雄中和华中桥总体规划及左岸香榭园」,刊登于2016年7月份之建筑师杂志。
李祖原建筑师演讲公告,题目为:生命与表达
李祖原建筑师荣膺台湾建筑学会2016年会士
建筑师李祖原:智慧建筑的核心,是在科技与人性间取得平衡
李祖原是少数在国际上享有高知名度的台湾建筑师之一,包括环亚饭店、宏国大楼、中台禅寺、台北101大楼、高雄85大楼等知名建筑,以及上海世博会台湾馆,都是出自他手中。面对智慧城市浪潮,这位纵横建筑界数十年的建筑人,是如何看待「城市、建筑、人」的互动?
Q:请您为「智慧城市」下个定义。
A: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,每天会有许多问题产生,而这些问题需要被控制或解决,做为一个城市管理者,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来管理城市,让城市更有秩序?因此,「智慧」只是手段,能够提供决策者在很快的时间内做出判断与分析的最佳方法,当然,手段越多越好,越精细、越准确越好。由于科技能让「时空粉碎」,也就是把时间和空间距离缩短,让资讯在几秒钟之内就能经过分析、研判,做出正确的决策,进而对居民的生活品质有所提升。
Q:作为智慧城市的管理者需具备哪些思维?
A:城市管理者基本上就是资讯的管理者,主要就是判断资讯来源的正确性、准确度以及速度快慢等,当设备越好、sensor(感测器)越多,资料就越丰富;而资料越丰富,处理资料的复杂性就越容易解决,对管理者而言,判断就会越准确。简单来说,智慧城市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解决它的复杂性、时效性和准确性,因此,智慧化是管理城市最有效的手段。
Q:智慧建筑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何?
A:科技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,随着科技日新月异,人们的要求也有所不同,从早期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需求,到近年除了对建物本身、周遭环境的控制,以及对生活品质的提升,未来需要用科技手段来满足的需求会越来越多。但要留意的是,过于科技化的结果,如何不让房子变成只具备功能性的机器,因此可善用建筑上的主动性与被动性,主动性越多,被动性就越来越少,但有些时候,被动性一定要存在,例如呼吸新鲜空气、晒太阳等。因此,不管是建筑或生活,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不能用科技的手段来取代。智慧化只是手段,不能反客为主,把建筑空间、居住者的情感变成配角,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,会随着时代变化、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而有不同的取舍,但毫无疑问,科技已经无所不在,而且会越来越进步,而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会随着科技与时俱进,建筑物也是一样,但前提是不能违反人性、自然,需要在科技与人性之间取得平衡,这才是智慧建筑最重要的核心。
Q:您认为理想的「城市、建筑、人」的互动模式为何?
A:城市其实是不存在的,因为城市是由人跟建筑物、交通等所组成。理论上,所有的事物都是越和谐越好,科技带来的是高速度的和谐,然而人的生活也需要慢速的和谐,因此要能够在高科技的快速和人性化的慢速生活之间取得平衡,就是最好的互动方式。举例来说,当初在设计上海世博会台湾馆时,因为被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展示(展示面积1400平方公尺,仅为日本馆的10分之一),因此我们选择用科技手法来表现,可能是最有效的;其次,我们将内部展示和外部展示连成一体,透过内部直径16公尺的LED大球体、玻璃天灯外立面的调光薄膜,不论白天晚上、观众在馆内馆外,都可以看见台湾。再者,由于空间有限,因此也不能让流量太大,每次控制一定的参观人数,让参观者能够慢速欣赏;当人们都过惯了大量、快速的生活,这里提供一个小的量体、慢速的,照顾到人的生活里慢速度的快乐。用科技来展示人性化空间,就是将快速跟慢速合在一起的表现。
Q:从国际观点来看,台湾的建筑发展情况如何?
A:目前建筑最重要的还是品质,品质包括建材的品质还有设计的品质,生活的品质也是一种,台湾的生活品质严格说起来是华人生活里最好的,所以品质是一种整体的感觉。任何一个都市或人,最基本的两个议题就是品质和个性,都市的品质好不好至关重要,但有品质没有个性也不行,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,现在都市建设的品质已越做越好,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无法引起其他人的兴趣。所以品质和个性是一体两面,台湾的建筑慢慢从功能性的需求,慢慢变成真的有品质,现在只要再从品质跟个性面去加强,但有些东西越原始越好,有些东西越科技越好,一个工具的功能当然越大越好,但方便到取代原本的功能也不见得是件好事。
Q:一个城市可以透过其中的人、建筑、文化等各面向来呈现它的个性,但建筑如何呈现它的个性?
A:建筑物的个性就是它所散发的内在力量,个性就是独特性,例如台北101大楼、中台禅寺、法门寺。这个时代基本上就是icon(符号)时代,也就是你的独立性、特殊性,但如果要求独立性、特殊性太多也会杂乱无章而没有整体性,因此也必须重视整体性的平衡。
Q:您本身是建筑人,也身处在一个快速的时代里,对于未来您如何定位自己?以及给年轻人的建议?
A:每个世代都有不一样的思考、生活模式,对时下习惯使用科技产品的年轻一代来说,我是属于传统世代的人,对于资讯的取得,毫无疑问的是透过电脑、网路、云端等,但那些基本上仅供参考,并不能告诉你答案,所以我们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或是人生智慧的课题,还是要经过自己深入的思考,才能找到答案。对我来说,需要透过电脑、网路等取得的资讯并不多,加上我的职业关系,并不需要那么大量的资讯提供;再者,因为电脑并不是我习惯用的工具或手段,我的资讯来源主要是人跟人的接触,来自我阅读的书、耳朵所闻,对我比较有感受,资讯太多我反而不知道怎么筛选判断。我的设计基本上是如何让建筑做得比较有人性,如何变得慢速、和自然融合,科技只是帮助我如何让我的设计做得更好的一种手段,让它变成加分而不是减分。
Q:您认为,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?
A:目前全球智慧城市刚在起步阶段,这个方向绝对是正确的。我觉得将来一定是用智慧科技的手段来解决城市中的各种问题,但手段要用到什么程度,会依照不同的地区、不同的人、不同目的,而有不同的手段,但方向绝对是正确,而且会大量应用。至于后续怎么用,还是来自于你怎么去决定、要用多少,这是选择性的,不是强迫性的。但是有些课题是没有选择性,比如一个城市的3个课题,一是「圣地」,也就是让人们朝圣、做心灵的寄托;第二就是「安全」,第三是「繁荣」。科技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做好城市管理、安全,如何让都市更繁荣等,因此在智慧城市的议题里,科技可以帮助(解决)两大课题──繁荣与安全。智慧手段在未来城市也好建筑也好,在人的生活里是不可避免的,你只好用它,不能躲避它,你只能越用越好,满足慢的跟快的和谐,这就是智慧城市最基本的答案。至于圣地的议题,每个人都有所谓最后的防线,也就是你的来源、归属,以及对所有事物的价值观,而宗教可能是回答你所有问题的参考点,因为宗教是人最后真正的圣地。但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强调「没有绝对」(believe nothing, totally free)的后现代时代里,宗教在人的生活中慢慢淡了许多,这样的话就完全没有圣地,没有参考点;没有参考点的话就完全瓦解,好比宇宙也是围绕着中心点运行。一个都市也跟人一样,当人没有圣地、没有参考点,就会迷失;当一个城市没有圣地也会迷失,因此圣地现在已慢慢从宗教场所到成为艺术,慢慢会有另外一种取代,力量到底有多大,目前还不清楚,但圣地在整个人类的生活里,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价值观。
张鸿 ON 三月 7, 2014 IN 专家观点 | 19 VIEWS
(摘自《智慧城市专刊NO.2》)